榜单搜索

中国十大史书

中国十大史书 中国最好的史书排行 中国经典史书有哪些
中国十大史书名单如下:史记、资治通鉴、汉书、后汉书、新五代史、三国志、左传、春秋、尚书、战国策,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史书
中国十大史书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历十余年而完成。《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汉书》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天文志由班固弟子马续补写而成。
  •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简明周详,叙事生动,而且勇于暴露黑暗政治,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
  • 《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是宋欧阳修撰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全书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新五代史》是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在中国史学史尤其是唐宋以后史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查看详细
  •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
  • 《春秋左氏传》(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左传》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悼公二十七年)。
  •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等,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是一部蕴涵着作者深刻政治思想的政治学著作。《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 《尚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又称《今文尚书》,被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查看详细
  •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因为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战国策》共33卷,约12万字,善于述事明理,大量运用寓言、譬喻,语言生动,富于文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