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元代十大著名玉器

元代十大著名玉器 著名的元代玉器介绍 渎山大玉海位居榜首
元代十大著名玉器名单如下:渎山大玉海、元镂雕双螭纹玉帽顶、元镂雕子母狮形玉帽顶、白玉雕人物炉顶、白玉联珠纹云龙带环、花鸟纹玉带环、雁纹玉饰、鹘攫鹅纹玉带环、三狮戏球纹玉带环、云龙纹玉尾,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元代十大著名玉器
元代十大著名玉器
渎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制作的,由大都皇家玉作完成。其制作意图是为了反映元代国势的强盛。它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其雕琢装饰继承和发展了宋金以来的起凸手法,随形施艺;俏色处,也颇具匠心。渎山大玉海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艺的最高水平,也预示了明清时代又一个玉作高峰的到来。《国家人文历史》将渎山大玉海评为镇国玉器之首。
  • 元镂雕双螭纹玉帽顶长3.8厘米,宽2厘米,高2.9厘米,玉色青白润泽,夹有少许黄斑,造型为两蟠螭相对匍匐行进,身体呈s形弯曲状,背部正中琢一条长阴线,在阴线两侧又分别刻出等距离的、每两条为一组的短阴线表示蟠螭的脊骨,四肢有力。螭面部略呈方形,阴刻三角眼,额部阴刻“王”字,两耳圆形直立,脑后飘拂长发。
  • 元镂雕子母狮形玉帽顶长3.8厘米。宽2厘米,高4.4厘米。玉色青,有黄色绺裂。造型为圆雕大、小二狮,大狮一前肢伏地,一前肢抬起拥抱小狮,与小狮相戏。大狮腮部有弯月形弧线,头部毛发呈多绺的螺旋状,肘部、腿部带有螺旋纹,宽尾自身后上冲。小狮呈站立状,方嘴伸向大狮,头部用短阴线表示毛发,前爪扶在大狮身上。这种大狮威武有力,小狮幼稚可爱的造型俗称“子母狮”。
  • 白玉雕人物炉顶高3.6厘米 宽3.8厘米 重34克 白玉,炉顶呈圆雕,主题纹饰为寿星、荷莲、鹭鸶,寓意长寿。寿星直立,手持一拐杖,衣纹流畅,五官刻划庄重;一只鹭鸶在其旁边回首暸望,身上羽毛采用阴刻线有序地雕刻出来。此件炉顶的雕刻手法独特,集圆雕、透雕、平雕为一体,并留有明显的管鑽痕迹,为元代所特有。
  • 白玉联珠纹云龙带环长7.3厘米 宽3.4厘米 重64克白玉,双层透雕,边饰大联珠纹。龙首平视,口吐宝珠,细颈,体为捲曲状,上阴刻几组火焰纹;龙爪三趾,趾间用孔钻法做成;身旁雕琢几朵如意云头,底层雕琢成网状片云。下部为一长方状孔,可系掛小物件,边沿打磨圆润,其时代特征突出,当属元代的代表作品。
  • 花鸟纹玉带环长8.05、高5.7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玉质青白色,有褐色沁。整器在一圆托环之上进行多层镂雕,三只绶带鸟或飞或停于葵花丛中,花及叶面深雕凹入,枝叶穿插,似一幅立体的玉图画。这种环托高浮雕、镂雕的玉图画类带环,纹饰可达三到四层,其装饰题材十分广泛,它们或与带钩配套使用,或直接与绦带相系。元以后,因服饰的更张,它们常被当做嵌件,成为嵌于如意头上的如意瓦子。
  • 雁纹玉饰宽5.3、高4.5、厚1.8厘米,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玉质青色,沁成鸡骨白色,有牛毛沁。带板作委角方形,以深雕法琢穿梭于花朵中的大雁,以阴刻线作纹饰,大雁展翅欲飞,栩栩如生,花朵用斜削和打洼手法表示。整件玉器构图疏密有致,雕工精细,是元代玉器中的精品
  • 鹘攫鹅纹玉带环长7.2、宽6.2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玉质青白色,有黄褐色沁斑。在椭圆形托环上高浮雕、镂雕海东青(鹘)捕天鹅的“春水”图案。一矫健有力的海东青(鹘)正啄住仓皇逃窜的天鹅,充满紧张肃杀之气。“春水”玉之题材虽滥觞于辽契丹族的“春捺钵”,但目前辽代此类玉器还未有出土,所见多为金元玉器。
  • 三狮戏球纹玉带环长7.7、宽6.7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玉质青色,表面有黄褐色沁。整器略呈长方形,表面高浮雕、镂雕。中间一绣球,镂雕,旁有彩带环绕。球之中心镂雕出一活珠,珠可灵活滚动并发出响声。三只小狮子围着绣球嬉戏,小狮或奔跑,或站立,均注视着绣球,十分活泼可爱。
  • 云龙纹玉尾长9、宽5.5、厚1.7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玉质黑白两色,器体呈长方形,扁平。正面根据玉料颜色的不同巧雕龙纹和云海纹。在一火焰形开光内,浮雕一龙,龙菱形眼,嘴前伸,龙发下飘,细颈,身体扭曲,尾压于后腿之下。墨玉部分浮雕海水云纹,海水中凸起连绵的山脉。背面平整无纹,四角各有斜穿小孔一对。此器利用黑白玉色巧雕而作,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