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陈可冀

陈可冀,1930年10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毕业于福建医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的奠基者及开拓者。其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研究,在2014年被评为中国国医大师,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血瘀证诊断标准”和“冠心病血瘀证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成为国家行业标准,并获国际认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
中文名
陈可冀
出生日期
1930年10月
性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福建省福州市
毕业院校
福建医学院
职业职位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目录

人物简介

陈可冀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的研究,在活血化瘀及芳香温通方药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及疗效研究方面,在补益脾肾方药延缓衰老理论及临床研究方面,在清代宫廷医疗经验的继承研究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在著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整理方面,在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方面,在促进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方面,成就尤为突出。他医德高尚,治学严谨,亦为人们所称颂。

主要经历

20世纪50年代,陈可冀初学中医时,便听蒲辅周老先生结合临床实际讲解吴鞠通《温病条辨》和王孟英《温热经纬》。

1956年,26岁的陈可冀从南方小城出发,前往北京,踏上西学中之路。

1970年,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对冠心病的防治研究。一年后,由北京十多家医院研究力量组成的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成立。陈可冀与郭士魁教授一起,带着自己的团队融入其中。

1980年,开始主持清代宫廷医疗保健经验的整理挖掘工作。他倾尽心血,将清宫医疗经验整理汇编,开拓了中医药学术继承的新领域。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6年,在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建议“弘扬中国传统医药学工程”案被评为优秀提案。

2002年,向国务院提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若干问题和建议”,也受到高度重视。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早在1957-1958年间,陈可冀与章宗穆研究员合作,依据中医传统学术思想,在中国科学院声学教授马大猷的协助下,制成以酒石酸钾钠为换能原件的“寸关尺脉搏描记仪”,由著名老中医蒲辅周、杨树干把脉,对400例17种脉象图与心冲击图、心电图及心音图作了同步描绘,为我国早期之压电晶体式脉象仪。在此基础上,在黄宛教授和张锡钧教授的指导下,陈可冀进行了高血压弦脉特点及其产生机制的研究,将弦脉分为三级,临床及在他自己身上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等试验证明,弦脉形成与儿茶酚胺水平及血管敏感性有关,由于他在中医脉诊研究和中医学术继承方面取得成就,获奖出席1959年全国群英会。

人才培养

陈可冀先后培养博士、博士后和学术继承人70余名。曾多次到欧美、日本、东南亚及东北亚各国讲学和访问,促进了国内外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和持续发展,扶植和造就了一大批新生力量。

主要著作

陈可冀先后主持整理出版了《岳美中论医集》(已有日译本出版)、《岳美中医案集》(198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岳美中医话集》(卫生部部级成果奖)、《冉雪峰医案》及《赵锡武医疗经验》等学术专著。

个人职务

管理职务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士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及终身研究员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

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

学术兼职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

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

老年医学学会主任委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小组副组长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资深委员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

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及老年医学学会主任委员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

中国科协荣誉委员

教育部中医内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高级专家顾问委员会副主席

北京市人民政府医药专业顾问

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及多种学术团体、杂志的理事、编委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专家咨询团顾问

获奖记录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卫生部甲级成果奖

吴阶平医学奖

古籍整理金奖

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

首届立夫国际中医药学术奖

求是杰出集体奖

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